引言
随着202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的实施,社保缴纳的强制性更加明确。新规明确规定,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属无效,无论是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合法的灵活用工模式优化成本,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社保新规解读
根据最新司法解释,社保缴纳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任何试图通过协议规避社保缴纳的行为都将被认定为无效。这意味着传统上一些企业采用的”员工自愿放弃社保”或”社保补贴代替缴纳”等方式已不再具备合法性。企业若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并非要求所有用工关系都必须缴纳社保,而是强调在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必须依法缴纳。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合法的非劳动关系用工模式,实现社保成本的合理优化。
合法不缴社保的灵活用工模式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以下六种灵活用工模式在合规操作下不需要缴纳社保:
1. 退休返聘人员
已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再次就业,由于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用人单位之间通常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因此无需为其缴纳社保。但企业需注意为这类人员购买商业意外险,以规避工伤风险。
2. 非全日制用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此类用工模式下,用人单位无需为其缴纳社保,但需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3. 在校学生兼职
在校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建立劳动关系,因此无需缴纳社保。企业雇佣在校实习生时,应签订实习协议而非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4. 销售类结果导向合作
对于销售类岗位,可以采用居间、代理等结果导向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双方建立的是民事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报酬通常与业绩直接挂钩,无需缴纳社保。但需注意,实际操作中应避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5. 劳务派遣、业务外包
企业可以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或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用工。在这些模式下,社保缴纳责任由外包方或劳务派遣单位承担,用工单位无需直接为相关人员缴纳社保。但需确保外包或派遣的合法合规性,避免”假外包、真派遣”的违规行为。
6. 平台抢单模式
对于不定地点、不定时间的平台抢单模式,如部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如果符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征,可能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无需缴纳社保。但需注意,如果平台对从业者有较强的工作管理和控制,仍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灵活用工合规操作要点
企业在采用灵活用工模式时,需注意以下合规操作要点:
1. 明确用工关系性质
企业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和管理方式,准确判断与从业人员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民事合作关系。可以通过签订相应的协议(如劳务合同、合作协议等)明确双方关系,但协议内容必须与实际用工情况一致。
2. 规范合同文本
针对不同的灵活用工模式,应使用相应的合同文本,避免使用统一的劳动合同。例如,非全日制用工应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合作关系应签订合作协议或服务协议。
3. 合理设计工作模式
对于非全日制用工,应严格控制工作时间,确保不超过法定上限;对于平台抢单模式,应减少对从业者的工作过程管控,增强其自主性;对于外包合作,应避免对外包人员的直接管理和指挥。
4. 完善薪酬支付方式
灵活用工的薪酬支付方式应与传统劳动关系有所区别。例如,非全日制用工应按小时支付报酬;合作关系可以根据工作成果支付服务费或佣金;外包合作应按合同约定支付服务费用。
5.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企业应建立灵活用工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定期审查用工模式的合规性,及时调整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同时,为灵活用工人员购买适当的商业保险,如意外伤害险等,降低潜在风险。
灵活用工的风险防范
虽然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合法优化社保成本,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企业需做好风险防范:
1. 避免事实劳动关系
即使签订了非劳动合同,如果实际用工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和管理控制,仍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从而需要补缴社保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企业应避免对灵活用工人员进行与传统员工相同的管理。
2. 警惕”假外包、真派遣”
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如果企业对外包人员有直接的管理和指挥权,或者外包人员长期在企业固定场所工作,可能被认定为”假外包、真派遣”,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企业应确保外包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3. 关注政策变化
随着新就业形态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用工策略,确保持续合规。特别是对于平台用工等新兴模式,政策导向可能影响其法律定性。
4. 妥善处理争议
一旦与灵活用工人员发生争议,企业应积极沟通协商,妥善处理。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意见,避免争议升级导致更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结论
在社保新规背景下,企业应摒弃违法规避社保的思路,转而通过合法合规的灵活用工模式优化成本。退休返聘、非全日制用工、在校学生兼职、销售类结果导向合作、劳务派遣与业务外包、平台抢单模式等六种灵活用工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合法不缴社保的选择。然而,企业在采用这些模式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把握劳动关系与民事合作关系的界限,避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只有合法合规的灵活用工,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优化与风险控制的平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