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向人体特定部位引入造影剂,使器官、血管或组织在影像设备下显示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造影检查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
造影检查的基本原理
造影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造影剂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在X光、超声、CT或MRI等影像设备下形成明显的对比度。造影剂可以是含碘物质、气体、微泡或其他特殊物质,它们能够暂时改变目标区域的声学、密度或磁共振特性,使病变部位或解剖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常见造影检查类型及其过程
胃肠超声造影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是通过口服或注射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消除胃肠腔内气体、内容物等对超声波的干扰。检查前患者需要饮用特定造影剂,然后医生利用超声设备观察胃肠壁结构及其病变。这种检查无创、便捷,适用于腹部不适人群的初步筛查,以及不能耐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根部穿刺血管,插入导管,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然后注入含碘造影剂,通过X光透视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和病变位置。对于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的患者(如甲亢患者),可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等无造影剂技术进行指导。
吞咽造影检查(VFSS)
吞咽造影检查又称电视X线吞咽功能检查,患者在透视下吞咽不同粘稠度的造影剂包裹的食团,医生通过影像观察整个吞咽过程,评估舌、软腭、咽喉的解剖结构和食团的运送情况。这项检查是吞咽功能评估的”金标准”,尤其对存在吞咽障碍和误吸风险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
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4D-HyCoSy)是一种评估女性生育能力的检查。医生向子宫内注入安全的超声造影剂,然后通过四维超声设备实时观察造影剂是否能顺利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这种检查安全无辐射,适用于备孕1年以上未成功、有宫外孕史或怀疑子宫问题的女性。
下肢动脉造影
下肢动脉造影用于诊断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疾病。检查时,医生在患者腹股沟处穿刺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通过X光观察下肢动脉的血流情况。对于发现的狭窄或闭塞部位,可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ERCP是一种结合内镜和造影技术的检查方法。医生将十二指肠镜从口腔插入,经过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胰管,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胆管和胰管的形态结构。ERCP不仅是诊断胆胰疾病的金标准,还可同时进行治疗,如取石、支架植入等。
MRI造影
MRI造影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的造影检查。患者静脉注射特定的MRI造影剂(如普美显),然后进行MRI扫描。不同类型的造影剂会在特定组织或病变中聚集,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肝脏MRI造影常用于鉴别肝脏小病灶的良恶性。
造影检查的适应症
造影检查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肿瘤、溃疡、炎症等
-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畸形等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输卵管堵塞、子宫畸形、肾功能异常等
- 胆胰系统疾病: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胰腺肿瘤等
-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变、脑肿瘤等
- 肿瘤诊断与分期:明确肿瘤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
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进行造影检查前,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 告知医生过敏史,特别是对碘、造影剂或其他药物的过敏情况
- 检查前可能需要禁食禁水,具体时间依检查类型而定
- 某些检查前需停用特定药物,如抗凝药物
- 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女性应告知医生,某些造影检查可能不适合
- 检查后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造影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
- 造影剂过敏反应,轻则皮疹,重则过敏性休克
- 含碘造影剂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甲亢患者需谨慎
- 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暂时性影响
- 有创性造影检查(如血管穿刺)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总结
造影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造影剂增强影像对比度,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造影检查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虽然造影检查有一定风险,但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这些风险通常可控,检查带来的诊断价值远大于风险。如有需要进行造影检查,建议详细咨询医生,了解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