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是免疫学研究中的重要细胞群体,包括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PBMC的分离是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血液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中的基础技术,为后续的细胞培养、功能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提供高质量的细胞样本。
PBMC的基本特性
PBMC是外周血中具有单个核的细胞群体,其密度通常在1.050-1.077 g/mL之间。与红细胞(密度约1.098-1.110 g/mL)和多形核白细胞(如粒细胞,密度约1.080-1.095 g/mL)相比,PBMC的密度较轻,这一特性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的物理基础。PBMC约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30%-40%,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PBMC分离的主要原理
PBMC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细胞的物理特性差异,主要包括:
- 密度差异原理:利用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密度差异,通过密度梯度介质将不同密度的细胞分离开来。
- 表面标志物原理:利用PBMC表面特异性抗原或受体,通过特异性抗体结合进行分选。
- 大小与形态差异原理: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物理特征进行分离。
常用的PBMC分离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最常用的PBMC分离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 采集外周血样本,通常使用抗凝剂(如EDTA、肝素或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
- 将血液用等体积或适当比例的缓冲液(如PBS或生理盐水)稀释。
- 将稀释后的血液小心地加到密度梯度介质(如Ficoll-Paque、Percoll或Lymphoprep)上,形成明显的界面。
- 在特定条件下(通常为18-20℃,400-500g)离心20-40分钟。
- 离心后,PBMC会形成一层白膜层(buffy coat),位于血浆和密度梯度介质之间。
- 小心吸取PBMC层,用缓冲液洗涤2-3次,去除残留的血小板和密度梯度介质。
- 最后,将PBMC重悬于适当的培养基或缓冲液中,进行细胞计数和活力测定。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可获得较高纯度的PBMC;缺点是可能会激活某些细胞亚群,且分离过程中细胞损失较大。
磁珠分选法
磁珠分选法是基于免疫磁珠技术的分离方法,可分为阳性分选和阴性分选:
- 阳性分选:直接标记目标细胞,通过特异性抗体结合磁珠,然后在磁场作用下分离目标细胞。
- 阴性分选:标记非目标细胞并去除,使目标细胞保持未标记状态,适用于需要获得未受刺激的天然状态细胞的研究。
磁珠分选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细胞标记、磁性分离和洗涤纯化。该方法的优点是分选纯度高、特异性强、可分离特定亚群;缺点是成本较高,可能会影响细胞功能,且处理样本量有限。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FACS)是一种高精度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其原理是:
- 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染色细胞。
- 将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细胞逐个通过激光束。
- 检测细胞的荧光信号和散射光信号,根据预设参数识别目标细胞。
- 通过电场或机械装置将目标细胞分选到收集管中。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的优点是分选精度高、可同时分析多个参数、能获得高度纯化的特定细胞亚群;缺点是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分选速度较慢、对细胞活力有一定影响。
其他新兴分离技术
随着微流控技术和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一些新型PBMC分离技术也不断涌现:
- 微流控芯片技术:利用微通道结构、微电极或微结构表面,基于细胞大小、变形性或亲和性进行分离。
- 声学分离技术:利用声波辐射力对不同类型细胞的作用差异进行分离。
- 介电泳分离技术:基于细胞在不同电场中的极化特性差异进行分离。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分离方法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密度梯度离心法 | 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处理大样本量 | 纯度相对较低、可能激活细胞、细胞损失大 | 常规PBMC分离、大样本处理 |
磁珠分选法 | 纯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相对简单 | 成本较高、可能影响细胞功能、样本量有限 | 特定细胞亚群分离、高纯度需求 |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 | 精度极高、多参数分析、单细胞水平分选 | 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速度慢、影响细胞活力 | 高精度研究、稀有细胞分离、多参数分析 |
微流控技术 | 样本量少、集成化高、可实现自动化 | 技术较新、标准化程度低、通量有限 | 微量样本分析、床边检测、自动化需求 |
PBMC分离的应用领域
PBMC分离技术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 基础免疫学研究:研究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活化及功能调控机制。
- 临床免疫学:自身免疫疾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监测。
- 肿瘤免疫学: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免疫治疗效果评估。
- 感染性疾病研究: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分析、疫苗研发与评价。
- 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免疫细胞治疗的制备。
- 药物研发:免疫调节药物筛选、药效评价和毒性研究。
- 移植免疫:器官移植后的免疫监测、排斥反应预测。
结论与展望
PBMC分离作为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基础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方法以满足不同研究需求。密度梯度离心法因其简便性和经济性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而磁珠分选和流式细胞术分选则在高纯度和特异性分离方面具有优势。随着微流控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PBMC分离技术将朝着更加自动化、标准化、高效化和微创化的方向发展。未来,集成多种分离原理的复合型分离平台、结合人工智能的智能分选系统,以及适用于床边检测的便携式分离设备,将进一步推动PBMC分离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