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仔细挑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精华部分。
成语释义
“披沙拣金”由四个字组成:
- 披:拨开,分开
- 沙:沙子,比喻大量无价值或价值低的东西
- 拣:挑选,选择
- 金:黄金,比喻有价值的精华部分
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从大量沙子中寻找金子的过程,引申为从大量材料或信息中精心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
成语来源
“披沙拣金”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话描述了淘金者经过千辛万苦,最终从沙子中淘出真金的过程。
后来,人们将这个过程提炼为成语”披沙拣金”,用来比喻在繁杂的事物中精心挑选,得到精华。这个成语在宋代以后开始广泛使用,成为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
成语用法
“披沙拣金”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时往往带有褒义色彩。以下是一些例句:
- 编辑工作就像披沙拣金,需要从大量来稿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文章。
- 研究历史需要披沙拣金的精神,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出真实可靠的信息。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披沙拣金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 这位学者的研究方法是典型的披沙拣金,他总是能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观点。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 去芜存菁:去掉粗糙的部分,保留精华
- 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取出精华的
- 淘沙取金:从沙子中淘取金子,比喻从大量事物中选取精华
- 精益求精: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反义词:
- 鱼龙混杂: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 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冲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或好东西坏东西混杂在一起
- 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披沙拣金”这个成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术研究:学者们需要从大量文献和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这正是披沙拣金的过程。
编辑出版:编辑在处理大量来稿时,需要披沙拣金,选出最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出版。
信息筛选: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人们需要具备披沙拣金的能力,辨别真伪,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人才选拔:在招聘过程中,企业需要从众多应聘者中披沙拣金,选出最适合的人才。
投资理财:投资者需要在众多投资项目中披沙拣金,选择最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
总之,”披沙拣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态度,它教导我们在面对大量信息和选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辨别,精选精华,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