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感染是由念珠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引起的常见真菌感染,在女性中多表现为念珠菌性阴道炎(俗称霉菌性阴道炎),在婴幼儿中则可能表现为鹅口疮。这种感染虽然常见,但若不及时彻底治疗,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念珠菌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豆腐渣样或凝乳状白带、外阴剧烈瘙痒(夜间尤为明显)、外阴部灼烧感、排尿时疼痛加重、阴道红肿疼痛以及性生活不适感。对于婴幼儿鹅口疮,则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小点,像奶块又像凝乳,融合成片状,擦拭后黏膜发红、粗糙甚至出血。
念珠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孕妇(因激素变化使阴道糖原增加,感染风险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复发率高)、免疫力低下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人群,以及穿着过紧不透气衣物、久坐潮湿环境的人群。
科学治疗,彻底断根
要彻底根治念珠菌感染,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关键。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局部治疗方案:
- 对于念珠菌性阴道炎,可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等广谱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破坏其结构完整性,从而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克霉唑阴道片配方中添加了乳酸,不仅能帮助降低阴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还能增强克霉唑的抗真菌效果,并有助于恢复阴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 对于婴幼儿鹅口疮,可用2%~5%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水)在哺乳前后清洁宝宝口腔,或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10万~20万U/ml),一天2~3次。
全身用药选择:
- 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这类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从内部抑制真菌生长。
- 对于滴虫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甲硝唑;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包皮龟头炎的治疗常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治疗注意事项:
- 按疗程完成治疗,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应自行停药,这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 对于夫妻双方均有感染的情况,应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交叉感染。
- 孕期念珠菌感染需特别注意,以局部用药为主,避开孕早期(前3个月)。
生活习惯调整,预防复发
要彻底断根念珠菌感染,除了规范治疗外,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重要:
个人卫生管理:
- 保持生殖器官的清洁干燥,每日清洗,但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洗液冲洗阴道内部,以免破坏阴道自洁功能。
- 勤换内裤,内裤应单独清洗,避免交叉感染。最好选择纯棉物料内裤,避免化纤类内衣物。
- 内裤洗后应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饮食调整建议:
- 饮食清淡,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因为高糖环境会促进念珠菌生长。
- 适当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 可以配合口服肠道益生菌,调节菌群,抑制真菌生长。
- 忌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衣物选择和穿着习惯:
- 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过紧不透气的裤子。
- 避免久坐潮湿环境,保持局部干爽。
- 经期注意卫生,使用清洁的卫生用品,避免经期性生活。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护垫,如必须使用,应勤更换。
特殊人群的念珠菌感染管理
孕期念珠菌感染:
孕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内糖原增加,pH值改变,加上免疫力相对低下,念珠菌很容易大量繁殖,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比平时高2-3倍。孕期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抗真菌栓剂,一般阴道上药,避开孕早期。严重的阴道炎症可能引发羊膜腔感染、胎膜早破、早产或新生儿真菌感染,因此必须及时治疗。
婴幼儿鹅口疮: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因为酷似鹅口,故称鹅口疮。除了局部用药治疗外,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哺乳卫生,奶瓶、奶嘴彻底消毒;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强宝宝免疫力;避免吃过烫、过硬的食物,减少不必要的口腔擦拭。
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感染:
对于反复发作的念珠菌感染,需要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案。包皮过长或包茎导致包皮龟头炎反复发作者,应在炎症消退后行包皮环切术。对于念珠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情况,除了规范用药外,还需全面排查可能的诱因,如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等,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结语
念珠菌感染的彻底断根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基础,生活习惯的调整是保障,预防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只有坚持全程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彻底摆脱念珠菌感染的困扰,重获健康舒适的生活。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加重病情。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