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基石,它不仅影响学习效果,更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正如教育家所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智商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学习习惯。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学习将变得更加高效,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要的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1. 记忆习惯
将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培养”一分钟记忆”能力。在明确的时间内完成记忆任务,如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时,注意力自然会提高。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注意和记忆训练,逐步培养良好的记忆习惯。
2. 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坚持阅读一、两分钟,长期坚持会有显著效果。学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伟人的感染力和教育力往往超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当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伴时,许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3. 写作习惯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轨迹。即使是每天写三五十个字,只要坚持下去,就是培养决心的过程。写作不仅锻炼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整理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 制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的毛病往往出在计划性不强,总是被人推着走,而优秀学生的长处在于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明确学习目标,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预习习惯
教师应把部分讲课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进行预习。研究表明,当老师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给学生充分的预习和自学时间,后进生的进步会非常明显。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等着老师告诉,这样难以培养出优秀学生。
6. 专注倾听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能力,这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可以通过”我说你做”、”反口令动作”等游戏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明确”听宝贝”的具体要求:捕捉关键词、完成指令、回答问题等,在实践中掌握倾听方法,在体验中感悟倾听的意义。
分阶段培养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1-2年级)
重点培养基础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能阅读拼音小故事、每天预习半小时、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自觉阅读课外书等。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吃饭、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等。
中高年级学生
在低年级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制定学习计划、高效预习和复习、学会总结归纳、培养批判性思维等。同时,加强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设立”习惯养成周”、进行习惯展示评比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习惯意识。家庭则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以身作则,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形成教育合力。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当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自己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时,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学习的步伐。让我们携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