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是很多新手父母经常遇到的问题,看到宝宝吐奶,父母往往会感到担忧。那么,新生儿刚吃完奶就吐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吐奶的类型
首先需要区分宝宝是溢奶还是吐奶:
- 溢奶:奶从宝宝的嘴角溢出来,量少,一般只有一两口;这不叫”吐奶”,属于生理现象,无须太过担心;平时加强护理,勤拍背即可。
- 吐奶:指新生儿大口大口地吐奶出来,量是比较多的。外观健康的新生儿,可能由于喂奶量过多、咽下空气过多、吃奶过急、吃奶前后哭闹等引起吐奶,属生理性吐奶。
吐奶的原因
生理性原因
新生儿吐奶的生理性原因包括:
- 喂奶量过多
- 咽下空气过多
- 吃奶过急
- 吃奶前后哭闹
- 胃容量小,贲门发育不完善
病理性原因
如果宝宝没有存在以上的护理问题,或者以上问题经过纠正后,宝宝仍频繁吐奶,属病理性,宝宝可能合并有疾病,不能排除是否有以下情况:
- 感染
- 新生儿肠梗阻
- 食道闭锁
- 肠道闭锁
- 幽门狭窄
先天性幽门肥厚
先天性幽门肥厚是常见的婴儿消化道疾病之一,由于胃出口的幽门肌肉异常增厚、变硬,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进入肠道,一般生后2-4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呕吐,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
典型症状:
- 喷射性呕吐:喂奶后剧烈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奶液或凝乳块,不含黄绿色胆汁。
- 饥饿表现:呕吐后婴儿因饥饿会再次迫切求食,但进食后又会呕吐,形成恶性循环。
- 体重下降:长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
- 腹部包块:胃排空状态下可在右上腹肋缘下触及橄榄型包块(增厚的幽门)。
预防吐奶的方法
想要预防宝宝吐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吃奶前后不要折腾宝宝,比如不要一吃饱就换尿布、洗澡
- 吃奶时尽量把宝宝抱起来喂,同时让宝宝尽量多地含奶嘴,避免吸吮时吞入大量空气
- 吃奶后记得给宝宝拍拍背,约15~30分钟
- 对于吐奶或溢奶的宝宝,拍完背后,尽量让宝宝侧着睡,目的是为了防止新生儿吐奶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 用奶瓶喂养时,使用小空洞的奶嘴,避免宝宝吃进更多空气
- 喂奶时不要大力摇晃奶瓶,应该把奶瓶放在手心里,来回搓揉,帮助奶粉溶解,避免产生过多空气
- 喂奶时最好把宝宝60度倾斜抱起,让宝宝含入奶嘴底部,同时让奶充满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处理吐奶的方法
当宝宝出现吐奶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 区分是溢奶还是吐奶,溢奶属于生理现象,无须太过担心
- 如果宝宝频繁吐奶,且经过护理后仍无改善,属病理性,需及时就医治疗
- 对于先天性幽门肥厚,可通过微创手术治愈,预后较好
- 如果宝宝出现喷射状呕吐、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之,新生儿吐奶是常见现象,但家长需要学会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吐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当宝宝吐奶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快送好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ehuikuaidi.com/259.html